紅網長沙6月1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斯茅庚) 5月28日-30日,全國首屆城市軌道交通商務大會在長沙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的39傢會員單位及相關專傢學者參加大會。會上發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商業發展報告》,披露瞭各城市商業資源開發經營的主要脈絡與發展趨向,提出瞭尋求有利於軌道交通商業經營發展的戰略性路徑與針對性因應策略。
長沙地鐵不靠票價或能盈利
與會的一些軌道交通負責人說,雖然比最早擁有地鐵的北京晚45年擁有地鐵,但長沙極有可能成為繼香港之後中國第二個實現地鐵盈利的城市。
不靠票價靠什麼?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董事長彭旭峰說,靠充分利用好長沙市委市政府給予的政策,通過強化地鐵建設前期設計和施工以及運營形成的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地鐵產業鏈;加上逐步衍生的房地產、地下商業等服務設施的市場化運作,構成地鐵經濟和軌道交通產業化發展的源泉。在做大做強的同時,還源源不斷地反哺城市,反哺經濟社會。
“我們向境內外具有實力的專業機構發出邀請,采用招標的方式,委托專業機構專門針對長沙軌道建設做瞭一個籌融資規劃方案——《長沙市軌道交通融資規劃方案》,初步確定瞭長沙軌道建設“軌道+物業開發”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大致方向,並得到瞭市委、市政府的認可。”彭旭峰說,軌道公司緊緊圍繞如何增強融資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兩個抓手,在地鐵建設起步階段就進行地鐵經營開發探索,統籌經營各類地鐵資源,建立具有長沙特色的軌道交通盈利、融資模式,促使地鐵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從而促進地鐵可持續發展。
完成百畝地鐵上蓋土地建設
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鄧建平透露,經過近7年運作開發,軌道公司在土地開發整理、棚戶區改造、軌道相關經營性開發項目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基本完成1.67萬畝一級土地的開發整理,完成101畝地鐵上蓋土地建設,建成16萬平方米地下經營物業,簽訂瞭14萬平方米地下經營物業的合作協議,完成地鐵2號線內的廣告、商業通訊、商鋪等盈利性項目的建設。截至2013年底,公司實現經營性總資產660.29億元,經營性凈資產416.43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36.93%。
長沙市政府依據《長沙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相應規定,按照《關於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第二輪建設規劃項目融資工作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精神,明確將長沙市城市地下空間(除公共人防工程外)全部歸集到市軌道集團公司名下,由市軌道集團公司統籌運作、開發、管理,所有收入用於軌道建設。
地下空間、廣告等開發方式,全部采用“投資換經營權”方式,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產權歸軌道集團所有,再由經營方與軌道集團簽訂租賃合同,獲取一定年限的經營權,向軌道集團分年度繳納租金。
(原標題:長沙可能成為中國第二個地鐵盈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