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南京的重霧霾天氣下,兩名市民騎車前行。(資料圖片)記者高愛平攝
長三角23市8月份提前兩天預報空氣質量
江蘇提出“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
省環保廳專傢稱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限牌
中國江蘇網4月22日訊 8月,出門除瞭看天氣,還能看“霾情”,空氣質量將在長三角實現預報。距青奧會舉辦還有100多天,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會議昨天在寧舉行,會上發佈2014南京青奧環境保障臨時管控方案,區域城市聯手保障青奧空氣,提前兩天預報“霾情”;而污染排放大戶機動車,最快在年底實現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共管。
青奧期間環境咋管控?
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會議昨天上午在寧舉行。會議審議《長三角區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和《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2014年工作重點》,並對3省1市協作保障青奧會空氣質量工作做出具體部署和安排。協作區域包括上海、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一市”所屬23個城市。
昨天,南京市副市長陸冰介紹瞭《2014南京青奧環境保障臨時管控方案》,方案計劃於5月1日到8月31日,全面實施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和環境安全四大類35條管控措施,確保青奧舉辦期間,實現空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質量達標和不發生重大環境安全事件。
8月1日起限產減產停產
依照方案,8月1日起,南京重點企業限產,揚子、金陵石化等重點化工企業停用部分生產裝置,壓縮產能20%以上,南鋼、梅鋼等主要鋼鐵企業的燒結、球團、焦化等生產減產30%,同時,污染行業停產,水泥行業熟料生產線,小化工、鑄造行業全面停產;重點區域企業停產,即比賽場館、駐地周圍以及上風向的企業全面停產。
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停工
從7月15日起,土石方、拆遷等施工作業停工,所有在建工地8月份全部停工。二是停止物料運輸和混凝土生產,8月份,禁止煤炭、礦石、渣土、沙石等物料的道路運輸,混凝土、瀝青攪拌企業停止生產。三是加大道路保潔頻次和力度,增大清掃、灑水、沖洗頻次,確保道路清潔。
嚴禁外地污染車進入南京
6月底前,南京將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禁止“冒黑煙”公交車、貨車、工程車等上路行駛。同時嚴控外地高污染車,8月份,在入城主要路口設卡分流,禁止外地黃標車、無標車、超標車和危化品運輸車進入主城和繞城公路。
嚴禁露天燒烤
方案中強調加強石化、噴塗、印刷、傢具、幹洗等行業的VOC污染控制,禁止噴塗、噴漆作業,無油氣回收的儲油庫、加油站、油罐車停止使用,主城范圍內白天暫停油料裝卸作業,餐飲企業必須采用清潔能源,保證油煙治理裝置正常運行,嚴禁露天燒烤和垃圾焚燒。
長三角如何協作預測預報空氣?
此次會上明確提出,加快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建設,要求基本建成長三角大氣污染預測預報中心和各分中心。據瞭解,預測預報中心將按照“一個區域中心+四個分中心”構架,整合三省一市資源和需求。其中上海市為主體,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協助,並環保部支持。建成的預測預報中心,將發揮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的數據中心、聯合預報中心和會商中心的功能。
三省一市空氣質量數據共享
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建琳昨日介紹,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大氣預測預報的長三角平臺會建起來。盡管平臺還在建設中,但這並不會妨礙青奧期間,空氣實現提前預報。
“我們一邊在建,一邊預報。”劉建琳表示,現在的預報以及空氣質量的走勢,主要還是依據天氣情況以及氣象擴散條件,來做一個粗略的預報,準確率會打折扣,後面一旦平臺上基礎數據完善後,預報會越來越準。“這就如同天氣預報,開始還隻是人工預報,隨著現代化手段的加強,預報準確率也在提高。”
劉建琳表示,青奧的時候,長三角空氣必須提前預報,三省一市的空氣質量數據要共享,污染源的排放清單要共享,變成一個區域性的防控。因為空氣是流動的,區域之間沒有邊界,所以必須區域之內共同預報,這樣才可以判斷污染的走勢,比如從北方過來污染,第一天到哪裡,第二天又會到哪。8月份,如預測空氣質量可能超標或者出現灰霾天氣,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進一步采取擴大停產限產范圍和強度,嚴格交通管制,增加沖洗灑水頻次等應急措施,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大氣污染事件。
警惕青奧期間臭氧超標
任何一項國際性重大賽事,環境質量都是最受關註的熱點話題。昨天,南京市副市長陸冰也坦言,青奧環境保障面臨巨大壓力和許多不確定因素,南京夏季環境氣象條件雖然較好,但出現小時指數超標,甚至霾型天氣的可能性仍存在,夏季大范圍高溫,長三角地區易出現區域性臭氧超標現象,加強長三角區域合作,強化聯防聯控,嚴控以PM2.5為主的細顆粒物以及臭氧污染,對實現青奧空氣質量目標至關重要。
金牛湖水質必須達標
金牛湖作為青奧會期間水上比賽場館,水質必須達標,加強跨省市水環境區域保障十分重要。陸冰在會上也懇請安徽省加強金牛湖上遊水域圍閘養殖的污染控制,確保金牛湖水質安全。同時,安徽省加強滁河上遊沿線水環境管控,常州、鎮江市加強胥河、句容河沿線污染源管控,落實汛期和暴雨期間的應急保障措施,避免發生跨市水環境污染事故。
長三角內“污染車”將無處可走
長三角環保部門正醞釀對以黃標車為首的污染車,實行“異地統管”政策。一旦在一地被認定為黃標車輛,將在整個長三角區域內被監管起來,這一流動污染源在長三角將“寸步難行”,並且一旦被電子警察曝光,就同步處罰。
據悉,今後黃標車的“禁區”范圍將是整個長三角,比如說,南京的黃標車到上海,或者上海的黃標車到杭州,隻要在一地被認定為“黃標車”,即使跨區域也能被讀取識別並進行處罰。
焦點話題
江蘇提出“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
機動車是否“限牌”?暫無時間表
對於空氣污染的防治,目前三省一市都有自己的措施,而長三角協作機制中,這些措施以後也要相互銜接。很多人關心的是,面對污染治理,目前上海和杭州都已對機動車實行“限牌”,而江蘇也在此次區域污染防治細則中,提出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是不是意味著江蘇機動車也要“限牌”呢?
對此,省環保廳劉建琳總工表示,控制機動車總量,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限牌,江蘇是否限牌,時間表上是個未知數。但是隨著現在大氣污染治理的深入,江蘇會去看究竟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控制機動車數量會更好。
“也有其他方式,找更好的方式既滿足老百姓擁有車輛的需求,同時也滿足大傢對良好空氣的需要。”她舉例說,可以從車油路三個方面著手去做,車子升級到國五標準,由以前吃粗糧改吃細糧,排放肯定能改善;或者減少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同時減少擁堵,保持道路暢通;在她看來,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研究,比如倫敦和新加坡,采取的措施就是收擁堵費。某個時段進入某個區域就要交錢,這也是方法之一。“究竟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大傢都滿意,這些都需要仔細研究斟酌。”劉建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