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一千多名蘭考人民擁向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的廣場,大型紀錄電影《永遠的焦裕祿》在這裡播映。
昨晚8點,一千多名蘭考人民擁向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的廣場,大型紀錄電影《永遠的焦裕祿》在這裡播映。從影片裡,人們看到瞭過去的蘭考,看到瞭曾經蘭考人民的苦難,熱淚不知不覺地從他們的眼中流出。“50年過去瞭,現在才發現焦書記一直都沒有離開我們。”一位在蘭考生活瞭一輩子的老人靜坐在人群中,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
□東方今報記者 陶輝/文
吳仲舒/圖
影片是向蘭考人民交的作業
在經過瞭北京、淄博、鄭州、洛陽之後,昨天,《永遠的焦裕祿》終於來到瞭被稱為“焦裕祿永生之地”的蘭考。河南影視制作集團董事長宗樹潔說:“今天,我們是來交作業的,希望蘭考人民能夠滿意。”
《永遠的焦裕祿》圍繞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5天,通過焦裕祿的領導、同事、子女以及宣傳、研究焦裕祿事跡和精神的作傢、學者的動情講述,回顧焦裕祿在蘭考以及在洛陽礦山機器廠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後不為人知的動人細節,還原瞭焦裕祿成長生涯中最光輝的生命軌跡。
“焦裕祿用他短暫的一生,把一個大大的人字,寫在瞭蘭考的土地上……”《永遠的焦裕祿》做出瞭這樣準確的總結。
恍然間,50年過去瞭。很多記憶已經模糊,抑或隻能從一些陳舊的照片和影像資料中尋找到,但是焦裕祿的名字卻越來越清晰,並且與蘭考這片土地慢慢凝結在一起。這個晚上的很多細節,都在重復地證明著這一點。
每人心中都住著個焦裕祿
從昨天下午六點多,焦裕祿紀念園廣場上就開始聚集著很多人,他們都是為瞭觀看《永遠的焦裕祿》來提前占座的。等到晚上8點多,廣場上已經人滿為患,有很多蘭考市民自發帶著板凳,而有的人幹脆站著,或者席地而坐。到電影開始前,已經有上千觀眾為瞭這部電影而來。
劉俊生,這位81歲的老人提前兩個多小時就坐在瞭廣場上,他曾作為蘭考縣的宣傳幹事與焦裕祿共事過,在電影中,他也作為主要的受訪人之一,講述瞭50多年前蘭考被“三害”折磨得滿目瘡痍的情況以及焦裕祿的工作情況。昨天,面對記者,他再次清晰地回憶起瞭當時的點點滴滴。“是焦書記把蘭考人民從痛苦的泥潭中帶瞭出來,雖然他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蘭考人民都記在心裡。”劉俊生老人說。
這個晚上,張繼焦也和劉俊生一樣,早早地坐在人群中。他與焦裕祿的故事,已經為很多人所熟知,當年,他還叫張徐州,因為生病差點被扔掉,是焦裕祿聯系醫院,救活瞭他,後來,傢裡人就為他改名為張繼焦。現在他是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的副主任。“沒有焦書記,就沒有我張繼焦,是他救瞭我的命。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怎麼能忘記呢?”張繼焦說,“雖然我那時候很小,但是焦書記的精神已經融進瞭我的血液之中,他是蘭考人民永遠的貼心人。”
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也到場坐在人群裡,看完瞭此片,王新軍說:“雖然焦書記離開我們已經有50年瞭,但是我們都很相信他。他的公仆情懷、奮鬥精神都是我們這些後來者的榜樣,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憶苦思甜 各種復雜情緒在蔓延
從影片開始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凝神觀看起這部與他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電影。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瞭50多年前被“三害”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蘭考大地和蘭考人民,而這些珍貴的影視資料也觸發瞭現場很多老人的記憶。他們一邊看一邊紛紛細語,或對身旁的子孫們說“對,當年就是這樣”。在這樣的畫面“刺激”下,很多人都漸漸陷入瞭沉思,眼中也開始有瞭淚花。
而當焦裕祿的故事慢慢展開,那些已經快要模糊的往事,再次感染瞭他們,他們為焦裕祿處處為蘭考人民著想的精神深深感動。而到後半段,當焦裕祿去世前的種種心路歷程慢慢展開時,他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洶湧的情緒,熱淚開始流瞭下來。東方今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老人都不斷地用手擦著眼淚,很多年輕人亦是如此。
影片結束後,“拍得實在是太好瞭”、“當年的焦書記就和影片中演的一模一樣”等感嘆一聲聲從人群中傳來。一位20多歲的女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是專門來看這部電影的,早早就來到瞭現場,看完之後我非常感動,看到瞭之前很多不瞭解的歷史,也看到瞭之前不瞭解的焦裕祿的故事,我覺得他的精神時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原標題:《焦裕祿》昨晚在蘭考播映 上千鄉親含淚來看老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