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5月4日電(記者劉宏宇)日前,廣東省紀委曝光瞭韓江河砂盜采屢禁不止的問題。就在省紀委暗訪組作進一步調查期間,盜砂現象仍瘋狂不減,潮州市水務局近日就查獲多艘來自韓江上遊梅州段的盜砂船。
盜采團夥為何有恃無恐?嚴格的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如何成擺設?
中標企業批“合法外衣”瘋狂盜砂
全長400多公裡的韓江是廣東省第二大河,從北至南貫穿梅州、潮州、汕頭粵東三市,註入南海。為維持水生態健康發展,韓江劃定河砂禁采區和可采區,實行“計劃開采、總量控制”原則。但實際情況卻是計劃失控,超量開采嚴重。
據廣東省紀委4月15日公開通報,從潮州意溪鎮到梅州豐順留隍鎮約43公裡的韓江兩岸,有大小堆砂場上百處,其中很多是證照全無的盜采砂點,因肆意盜采河砂,導致嚴重環境隱患。
據韓江沿線各地方政府反映,韓江已出現河砂壟斷組織,采取超時限開采、超計劃船數開采、超范圍開采、深夜開采、故意少填少報采砂量等手段,日以繼夜地盜采河砂。
4月23日,就在省紀委進一步調查期間,潮州市水政監察支隊查扣瞭5艘來自上遊梅州段上灣采區的“合法”盜砂船。據通報,該采區的中標方為梅州市粵順豐建材有限公司,涉案船隻雖都有采砂許可證,但均涉嫌“超量”和“超有效期限”運砂的問題,嚴重違反《廣東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潮州市水政監察支隊蘇科長說,僅去年5月4日至5月6日的3天裡,就查扣瞭13艘來自梅州大埔縣河口采區的“合法盜砂船”,全部超量100立方米以上。如“粵汕頭貨2131”號船,采砂許可證上核批80立方米,實載180.5立方米,核批量僅為實載量的44%,其餘56%涉嫌盜采。
潮州市水務局局長黃方亮說:“按規定,每艘船每趟次均須有河砂合法來源證明單,但許多船隻涉嫌重復使用證明單,逃單的船非法獲利更大。”
按廣東省水利廳公佈的數據,韓江幹流可采區一年的控制可采量不到200萬立方米。而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粵東地區建築市場一年的用砂量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極大,河砂市場零售價從2010年的每立方米20多元飆升至目前的100多元。
公開資料顯示,采砂權中標價僅幾百萬元,而采砂成本很低,尤其是通過盜采,中標公司可輕松獲取上億元利潤。
暴力抗法頻發,監管面臨挑戰
據潮州市水務局介紹,一些壟斷性盜采團夥組織嚴密,分工有序,十分囂張,已形成瞭較完備的“采—轉—售”利益鏈條:先利用兩市交界河段,白天將采砂設備停靠在豐順水域內規避檢查,夜間秘密潛入潮州水域通過管道抽取河砂至附近河灘地,然後通過小型貨車沿山路將河砂轉運至別處堆放,最後通過大型貨車二次轉運至市場銷售。
“易采、易銷、成本低、售價高、利潤空間大是導致非法采砂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豐順縣水務局局長劉雪峰說。
劉雪峰告訴記者:“自去年11月份起,已發生多起執法隊員被盜砂分子打傷事件,暴力抗法情況越來越嚴重。豐順縣水政監察大隊僅7人,一旦執法隊員查扣非法車輛時,非法采砂者往往會召集幾十人圍住執法人員。尤其是今年二月份以來,幾乎每次巡查執法都會遇到幹擾圍堵。”
黃方亮介紹,去年12月4日23時,潮州市聯合執法隊在巡邏中發現一艘來自上遊的非法吸砂船正在作業,隨即進行查處。不料不法分子迅速糾集15人,拿著棍棒、石頭等兇器乘機動快船沖向執法艇,企圖奪回吸砂船。在對峙中,不法分子用一根約1米長的木棒砸向執法艇,擋風玻璃當即破碎,駕駛員險受傷。因情況復雜且江面視線不良,執法隊被迫撤離。
企業采取圍標等手段形成壟斷,用金錢腐蝕官員造成監管失控
因河砂盜采嚴重,近年來,韓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部分河床遭到破壞性開采,沿岸堤壩水土流失嚴重,村民莊稼被毀,並產生一系列防洪隱患。
去年5月,經廣東省公路工程質量監測站檢測,位於豐順縣境內、橫跨韓江的留隍大橋被評定為“危橋”,不得不進行全封閉搶險加固。而導致危橋的原因,是橋基因盜采河砂被掏空。
4月28日,記者回訪留隍大橋,發現其上遊500米處仍有采砂船在作業,岸邊停著數輛挖土機和運砂貨車。在其上遊的東山水閘附近,水面仍漂浮有藍色吸砂管。根據相關法規,在橋梁、攔河閘壩等工程設施上下遊2000米范圍禁止采砂。
劉雪峰說,針對非法采砂取證困難,若以治安管理條例進行立案,案值須達5萬元以上;而水利部門的法規條例隻有經濟制裁,無刑事制裁,缺乏震懾作用。從2013年至今,豐順縣水務局已針對非法采砂罰款瞭46萬元,但收效甚微。
據瞭解,河砂開采涉及水務、監理、國土、公安、交通、航道、海事等多個部門,廣東省水利廳還專門設置瞭韓江流域管理局,但多龍治水卻成效不佳。
韓江流域管理局副局長郭海濤介紹,韓江流域的河砂開采實行屬地管理原則,韓江管理局目前無執法權,隻能進行協調。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因豐順縣長林可采區越界到潮州境內非法采砂,引發潮州方面抗議,韓江流域管理局協調三次均失敗,潮州市水務局不得已向省水利廳請求協調。
“有實力的企業一方面采取圍標等手段形成壟斷;另一方面用金錢不斷腐蝕地方官員,將執法人員拉下水,最終造成監管失控。”一些基層官員私下坦言,像豐順縣等地,每年的財政收入僅4億元,而通過出讓河砂開采權,每年財政可創收3千萬元左右。
“潮州自去年起放棄河砂開采權出讓招標模式,采取政府統采統銷模式,河砂銷售收入全部上繳財政。”黃方亮說,新模式擠壓瞭中標人謀取暴利的空間,非法盜砂現象得到遏制,為根治盜采河砂提供瞭新思路。